活動預告
首頁 / 本會消息 / 
本會參與的《發展香港先進製造業構建大灣區世界級創科產業鏈報告》舉行新聞發佈會

由本會、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共同發起,委托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承辦的《發展香港先進製造業構建大灣區世界級創科產業鏈報告》,於9月7日下午在立法會會議室舉行新聞發佈會。本會會長冼漢廸、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執行會長林迪夫、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邱達根、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博士等出席。

 


冼漢廸會長(右三)、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執行會長林迪夫(左三)、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邱達根(左二)、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博士(左一)、一國兩制研究中心高級研究主任朱岩(右二)、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霍英達(右一)於新聞發佈會上合影

 

冼會長在發言時表示,多年來香港的製造業一直萎縮,在整體經濟佔比現在只有1%。目前香港經濟發展較為依賴少數產業,這令相對優質的就業機會亦主要集中在少數產業,導致貧富差距加大;2016 年,香港推行的「再工業化」吸引了部分製造業企業及生產線回流香港,但仍主要集中在傳統製造業的回流,加上香港高地價及高工資成本等因素的制約,令整個「再工業化」的成效有待提升。他認爲未來香港應著重推動創新與先進製造業的緊密結合,尤其是這份報告中提出的四大領域包括微電子、AI及智能設備、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與醫療健康等。


冼漢廸會長發言

冼會長繼續表示,雖然業界認爲特區政府有決心、有資源、加上中央有支持,可以做好工作,但是目前特區政府對於先進製造業的產業政策相對較弱,也相對缺乏全局規劃,所以本會特別聯合以及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香港資訊科技聯會,並委託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為香港先進製造業進行調研,希望透過這次深入研究,為特區政府先進製造業的產業政策提供一系列的建議,一是希望推動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角色上實現全面提升和深度轉化,在做多、做好「支援者」與「促成者」的基礎上,擔當起「引領者」和「深度參與者」的新角色。

他表示,希望透過一系列的政策建議,在全球興起「再工業化」潮流、中美貿易戰改變國際供應鏈格局、新冠疫情衝擊國際經濟和社會秩序、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協助特區政府應對新形勢的挑戰,把握箇中的發展機遇;並藉此重新規劃和優化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產業合作關係,促進和協助業界深耕本土市場的同時,更積極地推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國際上重整和擴大業務版圖,實現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執行會長林迪夫發言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執行會長林迪夫發言時表示,過去粵港澳三地的研究報告主要以各自的本地研究,較少粵港澳三地聯合進行調研,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深入建設、粵港澳三地需要更緊密合作,故此該會特別支持是次調研工作。

 

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邱達根發言

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邱達根發言時表示,自特區政府去年底發佈《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後,三個協會開始醖釀合作就特區政府發展先進製造業進行調研工作,本次調研歷時九個月,涉及不同範疇的專家,報告全文超過200頁,對報告中提出的四大領域均有詳細的分析,下一步將聯絡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就報告的内容進一步交流,希望有關建議能反映在日後推出的政策中。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博士發言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博士表示,根據《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到2032年,香港製造業佔以基本價格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百分比為5%,要從目前的佔比1%發展,要達到目標可以説十分具有挑戰性,故此整份報告從不同維度分析相關產業在香港發展的機遇及面對的問題,以及就特區政府如何更好地推出扶持政策,促進香港先進製造業的發展提供政策建議,期望協助特區政府如期達成目標。

 

為實現《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的發展目標、細化及切實推動香港先進製造業的發展,本報告以具有本地優勢、區域整合潛能、服務國家戰略和面向國際技術前沿為標準,選取微電子、AI及智能設備、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與醫療健康,四大先進製造產業作為香港優先發展領域,並創新性的結合市場數據,對四大領域進行了深度全產業鏈解構分析。另外,報告從香港發展先進製造業角度,分別對上述四大領域進行了詳盡、系統的SWOT分析。在此基礎上,報告提出了香港有潛力在以上四個領域佈局的具體產業鏈環節,以及與大灣區全產業鏈優勢互補、互惠分工與合作的核心建議。

除針對微電子、AI及智能設備、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與醫療健康,四大先進製造產業的核心建議外,報告亦系統性的提出了支持香港先進制造業整體發展和便利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其它城市合作機制的綜合建議,包括:完善政府架構、提高科研成果的產業轉化率、吸引龍頭企業、匯聚新型工業化人才、創新公私營資金投資先進製造業模式、協助國家制定前沿技術的國際標準、發展以支撐先進製造業為基礎的現代服務業新業態樞紐,以及用好北部都會區發展機遇,建設跨境要素流動試驗區和推動粵港互設產業園區。

有關報告可按下圖下載: